金孟華教授

著作

長篇期刊論文

金孟華,論被告之有利資訊請求權:以英國及美國之證據管理機制為核心,投稿中。

曾小榕、金孟華,人工智慧在刑事證據法之研究——以美國聯邦證據規則為核心,歐美研究 (TSSCI),第55卷第1期,頁1-60(2025.3)。

金孟華,司法詢問在兒童性侵害案件之應用:以美國法為借鏡,興大法學 (TSSCI),第33期,頁111-167(2023.5)。

金孟華、蘇怡如,美國認罪協商制度之研究及對台灣之啟示,臺北大學法學論叢 (TSSCI),第122期,頁205-2582022.6)。

金孟華,國民法官選任程序之操作方法—以美國陪審制為借鏡,交大法學評論,第10期,頁99-129(2022.3)。

蔡孟容、金孟華,刑案現場勘察報告證據性質之探討,高大法學論叢,第16卷第2期,頁135-176(2021.3)。

金孟華,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模擬法庭之觀察與評析:兼論定型化指令、行為準則以及決策樹狀圖的使用,交大法學評論,第7期,頁21-58(2020.9)。

金孟華,證據相互影響論-以刑事證據法為中心,中研院法學期刊 (TSSCI),第23期,頁171-218 (2018.9)。

金孟華,冤錯案之平反救濟:美國「定罪完善小組」建置之借鏡,臺北大學法學論叢 (TSSCI),第102期,頁153-187(2017.6)。

金孟華、陳又寧,論圖案與印記證據之證據能力,中研院法學期刊薪傳論文 (TSSCI),第17期,頁421-476(2015.9)。

金孟華,以心理學研究建構我國指認證據的評價方式,中研院法學期刊薪傳論文 (TSSCI),第13期,頁279-326(2013.9)。

林志潔、金孟華,「合理」的懷疑?-以女性主義法學觀點檢視性侵害審判之偏見運用為例之考察,政大法學評論(TSSCI),第127期,頁117-166 (2012.7)。

短篇期刊論文

中文期刊論文

吳宜蓁、金孟華,基因族譜學在刑事司法的應用,萬國法律,第261期,頁89-110(2025.6)。

金孟華,國民法官審判之證據安排與敘事方法,法官協會雜誌,第24卷,頁177-189(2022.12)。

高儀婷、金孟華,以木馬程式作為我國科技偵查手段之研究,萬國法律,第240期,頁2-19(2021.12)。

金孟華,國民法官法第46條之解釋與適用,檢察新論,第29期,頁136-149(2021.5)。

楊詠涵、金孟華,校園性平調查程序之改革芻議:以兒童被害人及司法詢問技術為中心,萬國法律,第234期,頁36-53(2020.12)。

金孟華,鑑定人與對質詰問權的行使,月旦法學教室,第209期,頁36-38(2020.3)。

劉育伶、金孟華,專家間的熱水澡:淺談澳洲熱水澡缸法於刑事偵查階段之應用,檢察新論,第26期,頁265-282(2019.8)。

闕士超、金孟華,兒童妨害性自主案件中司法詢問員之定位-兼論我國引進兒童倡議中心之可能性(下),萬國法律,第221期,頁106-122(2018.10)。

闕士超、金孟華,兒童妨害性自主案件中司法詢問員之定位-兼論我國引進兒童倡議中心之可能性(上),萬國法律,第220期,頁102-118(2018.8)。

金孟華,GPS跟監之程序適法性──從美國United States v. Jones案談起,月旦裁判時報,第68期,頁24-35(2018.2)。

金孟華,高雄地院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案件模擬法庭觀察隨筆,司法周刊,第1889期,頁3(2018.2)。

金孟華,紐澤西州律師無償承接案件義務介紹,法務通訊,第2845期,頁3-6(2017.4)。

金孟華、杜慧玲,美國司法規則制定與提案程序簡介,法務通訊,第2841期,頁3-6(2017.3)。

金孟華,私人取證的證據能力-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2571號判決評析,月旦裁判時報,第63期,頁41-45(2017.9)。

金孟華,人民參與刑事審判檢察機關的變革:以審判程序為中心,檢察新論,第22期,頁100-109(2017.7)。

金孟華,美國性侵害相關犯罪之介紹-以紐約州法為例,月旦刑事法評論,第3期,頁54-66(2016.12)。

金孟華,論刑事更審案件法官之迴避-以鄭性澤案為例,台灣法學雜誌,第304期,頁61-63(2016.9)。

金孟華,人民參與審判如何達成「增進人民對於司法信賴」之功能?以美國陪審制的政治功能為借鏡,檢察新論,第20期,頁188-199(2016.7)。

金孟華,關於「臨終陳述」的適用問題 / 最高101台上5727裁定,台灣法學雜誌,第283期,頁203-205(2015.11)。

金孟華,再審聲請之確實性與新規性的再思考/最高院 104 台抗 498 裁定,台灣法學雜誌,第279期,頁195-198(2015.9)。

金孟華,美國冤獄成因介紹,法扶會訊,第40期,頁44-48(2013.7)。

金孟華,心理耗盡對於法官決策的影響,司法改革雜誌,第95期,頁12(2013.4)。

金孟華,從冤獄救援到社會運動,司法改革雜誌,第94期,頁62-63(2013.2)。

金孟華,美國「法庭之友」制度簡介,司法改革雜誌,第93期,頁42-43(2012.12)。

金孟華,程序正義的體現—淺談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言詞辯論,司法改革雜誌,第93期,頁57-62(2012.12)。

金孟華,冤獄救援,應向下紮根,司法改革雜誌,第89期,頁70-71(2012.4)。

金孟華、陳又寧,美國陪審制觀點下的觀審制—以觀審員的決策過程為中心,全國律師,2012年4月號,頁83-98(2012.4)。

林志潔、金孟華,美國女性主義法學發展與性侵害防制法之改革,月旦法學雜誌,第182期,頁144-161(2010.6)。

英文期刊論文

Yun-Ching Ko, Yu-Ting Chiao & Mong-Hwa Chin, The Role of Forensic Science in Overturning Wrongful Convictions in Taiwan, 36(1) Forensic Science Review (Scopus) 11-16 (2024).

Mong-Hwa Chin, The Legal Framework for Post-Conviction Relief in Taiwan: Focusing on the Reforms after 2014, Wisconsin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: Jus Gentium (April, 2021), https://wilj.law.wisc.edu/jus-gentium/the-legal-framework-for-post-conviction-relief-in-taiwan-focusing-on-the-reforms-after-2014/.

Mong-Hwa Chin, Lay Participation in Taiwan: Observations from Mock Trials, 6:1 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 (ESCI, Scopus, ERIH PLUS) 181-207 (2019).

Greg Hampikian, Gianluca Peri, Shih-Shiang Lo, Mong-Hwa Chin, and Kuo-Lan Liu, Case Report: Coincidental Inclusion in a 17-locus Y-STR Mixture, Wrongful Conviction and Exoneration, 31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: Genetics (SCIE, Scopus) 1-4 (2017).

Chih-Chieh Lin, Mong-Hwa Chin, and Shang-Jyh Liu, Legal Education in Taiwan: Evolution and Innovation, 3(2) 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 (ESCI, Scopus, ERIH PLUS) 247-260 (2016).

 

專章論文

中文專章論文

金孟華,量刑程序適用證據法之研究──以美國法為借鏡,收錄於臺灣刑事法新世紀脈動—何賴傑教授六秩晉五榮退祝賀論文集,頁659-674(何賴傑教授六秩晉五榮退祝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,2025.3)。

金孟華、Annette,科學如何看見冤案?,收錄於為清白辯護:刑事非常救濟手冊,頁67-84(台灣冤獄平反協會主編,2021.11)。

郭重余、金孟華,國民法官選任程序之研究,收錄於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(23),頁309-342(法務部司法官學院主編,2020.10)。

金孟華,美國檢察官之「司法官」屬性-以客觀性義務為中心,收錄於台灣法學新課題(十三),頁247-266(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主編,2018.11)。

金孟華,再審開啟前之證據調查-簡評修法後實務見解之發展,收錄於刑事再審與救濟無辜,頁241-254(羅秉成、李榮耕主編,2016.9)。

英文專章論文

Mong-Hwa Chin, Behind the Scenes: Exploring the Legal and Cultural Factors of Taiwan’s Plea Bargain System, in Criminal Case Dispositions through Pleas in Greater China: Conception, Operation and Contradiction 129-152 (Palgrave Macmillan)(Enshen Li, Xiaoyu Yuan, Yan Zhang eds. 2024).

Mong-Hwa Chin & Tze-Wei Lin, Miscarriages of justice in Taiwan, in Murder, Wrongful Conviction and the Law –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215-230 (Routledge)(Jon Robins ed. 2023).

Mong-Hwa Chin, Adopting a Lay Participation System in Taiwan: The Trial Observer Reform Attemptin Judicial Reform in Taiwan: Democratization and the Diffusion of Law (Scopus) 149-168 (Routledge Law in Asia) (Neil Chisholm ed., 2019).

 

報章雜誌

Mong-Hwa Chin, Taiwan’s Citizen Judges Act: Part I –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: A Scholar’s Perspective, 3:4 USALI Perspectives (Oct., 2022), https://usali.org/usali-perspectives-blog/taiwans-citizen-judges-act-part-1.

金孟華,2022 金馬 X 司法《梅崗城故事》映後導讀,2022年10月23日。

金孟華,再審修法有助推開沉重冤案大門,東森新聞雲,2019年5月20日。

金孟華,陪審制是人民參與審判的抉擇嗎,蘋果日報,2019年4月20日。

金孟華,消失的行蹤交代稿  謝志宏案中的證據管理盲點,東森新聞雲,2019年3月26日。

金孟華,【王隆昌案】污點證人致命的吸引力,東森新聞雲,2019年3月6日。

金孟華,遺失的證物與無法救濟的人生,東森新聞雲,2018年12月26日。

金孟華,藏在正義陰影下的共犯自白,東森新聞雲,2018年10月16日。

金孟華,清者自清?刑求取供下的錯誤自白,東森新聞雲,2018年8月11日。

金孟華,眼見並不為憑,指認程序之瑕疵,東森新聞雲,2018年6月7日。

金孟華,當刑事司法與科學相遇,證據不等於真相,東森新聞雲,2018年5月28日。

金孟華,刑事補償法的下一哩路,蘋果日報,2018年5月21日。

金孟華,自己造成的冤案自己救,蘋果日報即時新聞,2016年3月23日。

金孟華,鄭性澤案的法官不必迴避?,自由時報,2015年11月2日。

金孟華,大法庭裁判,品質應重於效率,自由時報,2012年12月26日。

金孟華,死刑的集體認知錯誤,蘋果日報,2012年12月26日。

金孟華,最高院言詞辯論,應只是起點,中國時報,2012年12月5日。

金孟華、林志潔,偵察制度該大檢修了,中國時報,2011年5月29日。